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晨起夜深时都感觉凉飕飕~没错,秋天来了,深圳交警为你带来秋季行车注意事项,一年四季中最舒服的季节,跟安全行车更配哦~ 一、秋天常有刮风天气出现,行人和骑车人往往在车前,猛然拐弯抢占上风头或因刮风影响视线慌乱骑行。在这种情况下,司机必须谨慎驾驶,随时观望行人和车辆动态,采用防范方案,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秋季精神不集中,秋天气候凉爽,人体皮肤和毛孔开端收缩,供应皮肤的血液增加,脑血管出现代血不足,易出现打哈欠和疲乏不堪之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秋乏”。“秋乏”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保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从而保证驾车精力集中,避开事故发生。 三、秋雨路滑出事故:秋天,秋雨连绵,雨后路面形成一层薄泥,车轮与路面的磨擦系数减弱,这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大障碍,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驾驶人员在秋雨路滑情况下,行车要多注意多观望。既不要空档滑行,又不可尾随前车过近。以中速行车为好,切忌急刹车。同时,在坡道,变道和路面复杂的情况下,注意横滑和滑坡现象。 四、另外,秋季也是雾多发季节,雾中行车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做好心理准备:在出车前应准确判断当日的能见度,做到心中有数。能见度越小,开车时越要提高警惕,若能见度小于15米,属于特大雾,不要行驶,应等雾消退或减轻后再行车。 2、检查汽车灯光:出车前一定要检查所有灯光是否有效,特别是雾灯。雾天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必须开大灯和雾灯。开大灯,不仅是为了看清前车,更重要的是提醒前车。否则前车在雾大时并线前很难发现后面有车,容易造成后车追尾。雾天的晚上不能开远光灯,因为远光灯的设计是大面积照射,容易在雾里造成散射,开启远光灯会在驾驶人眼前造成散射光团,一片雪白,反而看不清前方。 3、注意车速:雾中行车,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千万不要开快车。因为视线不清,开快车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禁超车和抢行,以免发生意外。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专家建议,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km,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速不得超过40km,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30km,能见度小于50米时速控制在5km左右。 4、保持车距:在雾中行车应该尽量低速行驶,尤其是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要跟得太紧,不要随便超车。应主动与前车保持安全跟车距离,万一前车出现问题,也可为自己留有足够的应急距离和反应时间。如发现后车与你离得太近,你可以轻点几下刹车,但不能真的刹车,只是让刹车灯亮起,来提醒后车应注意保持适当车距。
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可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是个如60级护铠那么强大的装备!然而它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扮演着“保护伞”的角色,有时候可能会扮演一颗炸弹!众所周知,不系安全带发生事故,安全气囊弹出会对人造成巨大伤害,但在一些事故中,一些驾乘人员明明系了安全带,碰撞时安全气囊也正常弹出,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被安全气囊炸伤甚至炸死的情况发生呢?看看原因: 一、座位调的离方向盘太近 安全气囊完全打开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座位调得太前,离方向盘过近,一旦发生碰撞身体前冲,安全带就算拉住身体,此时安全气囊尚未完成充气,身体刚好位于安全气囊弹出充气的路径上,相当于障碍物阻碍气囊弹出,就难免会被弹出时强大的爆炸力杀伤,就算系了安全带也相当于没系,气囊反而成为事故的帮凶。 安全建议:驾驶者应该养成正确的开车坐姿习惯,身体至少应位于气囊弹出路径的安全距离之后。 二、趴在方向盘或者中控台上睡觉 有的人喜欢在停车的时候趴在方向盘或者副驾驶前方的中控台上睡觉,此时就几乎和安全气囊零距离接触了,万一倒霉有辆对向行驶或者逆行车和你的车发生碰撞,气囊弹出爆炸产生的杀伤力,想想都可怕。另外把手脚放在方向盘和中控上,气囊弹出也会造成骨折。 安全建议:停车睡觉一定不要趴在方向盘和中控台上,宁愿放倒靠背挨着头枕,发生事故生还几率更大。 三、把头靠在ABC柱或上方的车身框架上睡觉 除了侧气囊,大部分车的侧气帘都安装于ABC柱或上方车身框架上。这一点通常针对一些睡相和坐相比较难看的乘客,因为大部分车的侧气帘会安装在ABC柱或上方的车身框架上,如果发生碰撞气帘弹出,而人的头位于气帘弹出路径上,那么对人体的杀伤效果和趴在方向盘上睡觉是一样的。 安全建议:睡有睡相,坐有坐相,把头靠在头枕上。 四、在安全气囊弹出路径上安放障碍物 有的车主喜欢在方向盘中间,也就是安全气囊的位置上安装手机支架,方便自己开车玩手机或者看导航。有的车主则喜欢在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覆盖面板上放一些香水、纸巾盒或者其他杂物。这些东西都相当于定时炸弹,气囊弹出时气囊本身不会对人员造成杀伤,但这些物品位于气囊弹出路径上,因此就会被气囊爆炸的冲击波弹射出去,大几率对人员造成恐怖的杀伤。 安全建议:不要在气囊覆盖面板和弹出路径上安放任何物品。 五、儿童座椅放在副驾且没有关闭气囊 副驾驶气囊开关位于手套箱右侧或者手套箱内部,用机械钥匙拧动开关,有些粗心的家长,会把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副驾驶上,而且还会忘记关闭副驾驶的安全气囊。因为大部分安全座椅都是反方向安装在副驾驶座椅上,如果没有预先关闭气囊,一旦气囊弹出,就会猛烈冲击安全座椅的靠背。冲击力会对幼童产生严重杀伤,甚至令座椅松动飞脱。 安全建议:副驾驶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时一定要关闭气囊,同时最好不要把安全座椅放在副驾驶位,应该安装在后排! 除了以上几个不良行为外,使用安全气囊还要注意以下七点: 一、配合安全带使用 据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安全带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 二、不要套椅套 有侧安全气囊的车最好不要套座椅套,不然会影响安全气囊爆出时的时间和撑开的方向。如果非要套,最好在侧面留出一个开口,方便安全气囊正常打开。 三、避免高温 不要让安全气囊装置的部件在85℃以上的高温环境下,避免造成安全气囊误打开。 四、避免意外磕碰 安全气囊传感器对碰撞和冲击很敏感。如果你生气的话可千万不要用手捶安全气囊,要是把安全气囊给弄展开了会造成伤害。 五、安全气囊是一次性的 安全气囊是一次性的物品,只要引爆了就没有下一次的保护能力。 六、安全气囊不适合儿童 对于成人来说,安全气囊和三点式安全带能给成人带来最佳保护,但是如果硬用在儿童身上的话,就不是保护了,而是致命的危险。 七、注意保养检修 车子启动前,仪表台上的SRS警告灯会亮5秒钟左右,这是在自检。如果警告灯一直闪烁,就代表安全气囊系统存在故障,要及时检修。 安全气囊本来是发生事故时,配合安全带一起使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配置,可不能因为错误的开车习惯让气囊成为夺命杀器。
曾经以为在深圳,有车有房已经美滋滋了,可没想到,还缺条船!七八月的台风结伴而来,有的轻轻的来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有的竟带来八级大风跟降雨。2018年08月14日07时30分,深圳市气象台于将全市台风白色预警升级为蓝色,预计受“贝碧嘉”影响,我市阵风将增至8级以上,全市进入台风戒备状态。14日17时,今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深圳市西南方约167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2百帕。预计未来将继续缓慢向偏北方向移动,趋向粤西沿海。受其影响,我市14夜间到15日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那么行车遇上暴风雨,怎么办?安全行驶很重要,掌握这几点,再也不担心下雨开车了。 一、保持清晰视野:确保雨刮器可正常工作,驾驶过程中遇车窗起雾,可将出风模式调整为除雾,并开启冷风空调驱散雾气。 二、降速、刹车柔和:雨天道路湿滑,必须降低车速行驶,尽量避免急踩刹车的操作,防备车辆发生侧滑失控。 三、转弯慢:雨天转弯容易侧滑,所以转弯速度要慢,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打方向盘要轻柔,不要猛打方向。 四、减少并线、超车:下雨天对车辆的控制比较难,行驶中应尽量减少来回并线和超车,尽量选择跟车,不抢风头。 五、积水路段要小心:遇到积水路面,要观察水深。可观察前车情况,如果前车通过,就安全(如果前车是大型车、底盘高的越野、SUV等,不适宜当参照物)。通过时要慢速,以免激起水花倒灌入发动机。 六、拉大车距:由于雨天容易侧滑、刹车距离变长,所以不要与其他车辆并排行驶,同时适当拉大前后车距。 七、正确使用灯光:雨天视线较差,及时开启示廓灯和近光灯,开启车灯不止是为了照明,更重要的是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到你的存在。 风雨的强劲袭来,也带来也许多次生危害,路面积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如何躲避这些危害呢?深圳交警来为你送上防御攻略。 一、路面积水 (一)涉水前观察水深,若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三分之二处,涉水行驶就会有危险,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二)要低档匀速行驶,避免因速度快激起的水花从机舱或底盘进入驾驶室。 (三)勿中途停车、换挡或松油门,应以低挡位匀速通过。如果在涉水途中熄火,不可再次启动。 (四)涉水后连续轻点几次刹车,通过摩擦生热使刹车片上水分挥发,以免影响刹车性能。 同时,深圳交警将加强指挥调度,与水务、城管等部门联动,增加警力备勤,加派拖车在全市易积水路段的执守。 二、山体滑坡 (一)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天尽量不要开车去山区里。如果要去,就需要实时了解天气预报,并关注沿线的整个道路安全情况,若有塌方、泥石流发生,则选择绕道或更改目的地。同时,可以在后备箱里准备一些必备的食品,饮用水,燃料,以备遇到断路或难以找到补给用品等情况。 (二)停车要谨慎 最好不要在松散的土坡、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停车,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地方。 (三)遇到险情及时改道 在山区行车遇暴雨时,车辆要尽量靠外侧行驶,避免山体滑坡砸伤车辆。如果路遇塌方或山体滑坡,车辆已经无法通行,那么请原路返回,或者考虑改走其他路线,同时,通过手机拨打“110”等电话报警。 (四)泥石流 如果在公路上驾车时遇到泥石流,车主需要第一时间弃车离开现场。 1、应仔细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直至完全避开泥石流区域。 2、泥石流的威力要大于洪水,其流动途中可摧毁沿途的一切障碍,也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 (五)树倒 台风天应该要尽量避开所有高大树木,尤其是榕树。若台风正面袭击时,什么树都可能会倒,尽量避开山坡和行道树密集处,车辆、物品等不要停放在树底下。 雨天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天气,深圳交警在这里提醒大家,安全出行,谨慎驾驶!
对于机动车驾乘人员来说,在马路上靠边停车时,停车、开车门、下车,看似平常的动作若稍有疏忽,可能对他人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无论开车还是坐车,开车门是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学会怎样正确开车门,在此,深圳交警向大家推荐一种“荷式开门”方式。 什么是“荷式开门”法?“自行车王国”荷兰,是一个脚踏车比人口还要多的国家,因此道路上几乎随处可见脚踏车的踪迹,然而却很少有“开车门”而引发的事故。荷兰的驾驶员总是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这是避免这种意外的最佳开车门方法,也就是左驾用右手开,右驾用左手开,久而久之这种打开车门的方式就被称为“荷式开门”。而当你换成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即右手开门时,你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头部和肩膀就会自然地向外看。首先,眼睛会通过后视镜观察,然后转身的时候向后看,这一个完整的动作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无论后面来的是单车还是机动车。 有人会觉得这样开车门不太习惯,但是从现在开始,提醒自己每一次开门用荷式开门法,久而久之,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你会发现简单又实用,以后开车门再也不会撞到别人了。在路边停车时,“荷式”开门真的很合适,深圳交警提醒大家,开车要小心,下车要当心,市民朋友们还可以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大家都学会荷式开门,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
1、过马路走斑马线,先左后右仔细看; 2、贪图方便越护栏,易发事故生危险; 3、斑马线上守规则,红灯停来绿灯行; 4、12岁以下小朋友,不可骑车上马路; 5、外出路上要文明,追逐打闹可不行; 6、走路不当低头族,时刻观察顾安全; 7、乘车系好安全带,头手不伸车窗外; 8、整洁环境人人爱,不可随意抛垃圾。
夏季是车辆爆胎的高发期,如果在爆胎瞬间处理不当,很可能让汽车失去控制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今天,深圳交警就跟各位车主大大普及一下汽车爆胎的征兆、如何有效预防爆胎及正确应对爆胎的方法。 一、如何预防爆胎 (一)开车切勿超速 汽车在长时间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轮胎自身高温;最终会使轮胎内压超过负荷强度而爆胎; (二)切勿超载行驶 当车辆载重超过车轮最大承重时,轮胎内压就会增大,若内压超过轮胎负荷,极易引发爆胎; (三)保持合理胎压 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轮胎耐受性能下降,当胎压过高时遇到路面的坑洞、尖锐物体时,很容易扎入胎内,造成爆胎;胎压过低时帘线以及橡胶的性能降低,轮胎变软,也会导致爆胎; (四)定期更换轮胎 每一只轮胎上都有磨损标志,当磨损标志被磨损前,应提早更换轮胎;另外轮胎侧面的裂纹、破损和鼓包也要格外留心,一旦出现破损严重和鼓包就应该马上更换轮胎; (五)定期清理轮胎 在行驶途中,轮胎花纹里会夹杂异物,比如碎石子、玻璃碎片等,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异物就容易刺破轮胎,所以要养成定期清理轮胎的习惯; (六)轮胎的使用寿命 一般轮胎的使用寿命是行驶4万公里或2年,经常跑高速的车辆,更换时间和里程还要适当提前;有些车主平时不注意轮胎保养,导致轮胎加速老化,再加上长时间暴晒更使轮胎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行驶中可能因为路面颠簸或压到异物而造成严重的爆胎事故; 二、紧急应对措施 (一)爆胎后不可紧急刹车,应当采取点刹缓慢降低车速;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一旦爆胎会向一侧偏移,急刹车会加重偏移从而导致车辆侧翻; (二)缓慢减速的同时,双手要紧握方向盘,保证车辆按直线方向行驶; (三)车辆停稳后要第一时间打开双闪,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后方150米处设置三角警示标志; (四)车上人员应迅速撤离到护栏外等安全位置并报警求助。
一、正确的安全变道方法,首先通过后视镜观察判断后方交通情况,在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打开转向灯,再次观察两侧道路情况,平稳转向,进入所需车道。 二、变道结束后,要迅速关闭转向灯。需要特别注意,每次变更车道,只能变更到相邻车道,如需连续变更车道,需逐步平缓地变更,密切观察路面情况,切忌前行连续跨越式变道。 三、在交叉路口变更车道时,应提前观察道路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正确选择行驶车道,并在进入实线区前驶入导向车道。 此外,在变更车道时,应避免突然急转方向驶入相邻车道,防止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碰撞或自身车辆发生侧滑。深圳交警提醒各位司机,高速行车切勿“见缝插针”,牢记“欲速不达”,安全行驶才是最快的方式!
转晴才两三天,雨又要来了,深圳交警提醒大家,伞一定要随身携带!为什么6月份这么多雨呢?因为著名的龙舟水来了。民间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水”,而这期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雷雨天给交通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深圳交警提醒大家,雨天出行安全为主。老司机听到这个,心想下雨天行车肯定要减慢速度、拉大车距、打开灯光、保持视线清晰良好。除了这些常规的问题,还要注意什么呢? 一、注意跟车 在雨天,切忌跟在大货车后面。一是会阻挡视线;二是货车行驶过程中溅起的水花会让挡风玻璃“短暂性失明”;三是大车能过去的积水小车未必能过去,况且大车容易溅起水浪,使小车受害。 二、提前制动 在雨天制动,你要从内心告诫自己:制动距离延长3倍!所以你要加大车距、提前制动!不要紧急制动,因为下雨路滑,紧急制动容易产生侧滑。需要转弯时,应当缓踩刹车,以防轮胎抱死而造成车辆侧滑。 三、要走中间 马路一般是中间高两边低,为了雨天排水。因此,下雨时,路边一般会有积水。刹车的时候,一侧轮在水中,一侧在地面,摩擦力不均衡,速度快的时候,会导致侧滑或甩尾。因此,在没有分道线的车道中,宁走路中不走路边。 四、禁止频繁躲闪 雨天有人频繁避让路面积水,这样容易造成后面车辆弄不清你的行车路线而造成追尾。遇到水坑要停车判断能否通过。 五、巧过泥泞 进入泥泞路段前要低速行驶,必须按前车的车辙走,中途匀速直线通过。 六、涉水行车 遇到水坑要停车判断能否通过,如果积水超过半个车轮就不要强过了。注意有浪花和旋涡的地方很可能有开了盖的下水井,或是一些障碍物在水底,而水面平静的地方一般可能积水很深。 涉水行进时应用低挡慢行,并且不停车、不换挡。驶出水坑后,可以轻踩几次刹车将渗入制动系统的水排出。 七、注意行人 雨天穿雨衣的自行车人和行人的视力、听力和反应都不太灵敏。因此遇到他们时,可以的话鸣喇叭进行提示,并降低车速。注意观察其动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同时要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情况,以防车辆临近时,他们突然转向或滑倒。 司机甚至要帮助非机动车看路!(尤其是机非混行路段)如果他们的前方有一个水洼等特殊路况,你可以想到,他们会借道路中绕行,此时你正好上前就会发生碰撞!
一、雨天开车为啥容易失控? 如果行驶在雨天的高速路上,轮胎与路面的积水会形成一层水薄膜,而且轮胎比较难及时将积水排除,这时水会给轮胎产生一种浮力,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水滑”现象。“水滑”现象在雨天经常发生,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高车速驶过积水带,轮胎很有可能与路面失去摩擦力,使汽车陷于无法控制的危险境地。如果你爱车的轮胎纹槽变浅,或者胎压过低时,就会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在雨天开车时,路面积水增多。如果轮胎的排水性不好,那么就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充足。汽车从积水的路面开过时,就造成了方向猛然失控,积水也会对轮胎的行驶产生阻力,造成向积水一边打滑,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了。 二、雨天制动距离为什么会变长? 在干燥的路面行驶,车速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几乎没有变化,而在湿滑的路面时,摩擦系数会随着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这就等同于制动力也随着摩擦系数而降低,且制动距离也相应增长。如果你不是一位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那么对雨天的制动距离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时就要保证与前车有足够的车距,并且速度不宜过快,听交通提示来行车,这样也会降低事故率。 三、雨天开车还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不要贸然降低胎压。可能有些自以为经验丰富的司机,在雨季前会将轮胎的胎压调低,使得轮胎变扁,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侧滑。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轮胎接触面积增大,那么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变小,刹车时的力量就会降低,不能及时将轮胎纹槽的雨水排出,导致制动时的距离增大。 四、积水路面,不宜加速超车,左闪右避。 在雨天行驶,难免会遇到路面积水区,但也不是见到水就闪,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这是大多司机的通病。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左闪右避无疑让后随司机不知道该怎样躲避,增加追尾事故的发生;在积水区前或者在积水区内急刹车,也相当危险,譬如前面提到的悲惨事故就知道了,另外,急刹车也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如果不是遇到很深的积水区,完全可以按照道路规定的车速行驶,不需要担心车子会发生失控。当车子过完积水区后,由于轮胎上的水还没那么快排走,制动系统可能暂时减弱,刹车时候的距离要加长。因此,雨天驾车最好保持更长的安全车距。与此同时,自己也要留意前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方向,不要因为前方车辆放慢速度就加速超车,因为前方车辆是觉得它的前方有危险或者需要减速行驶才制动汽车的,自己也不要贸然冲上去,否则危险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五、总结 在雨天行驶,最大的危险就是水漂,水漂很容易导致车轮打滑,立即失去抓地力。车子在发生打滑后,刹车已经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而且刹车还会导致其它更危险情况。如果遇到车轮打滑时,首先要紧握方向盘,当车轮重新附着地面时,也不会让车子再次发生失控;另外就是慢慢松开油门,减低车速,最后调整为正常的行驶方向。
进入五月以来,广东气温逐渐上升,全面开启盛夏高温烧烤模式,这样闷热的天气,还容易让人上火、冲动,一言不合就容易引发“路怒症”,如果不加以克制,很有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造成“路怒症”的原因 (一)心理中暑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路怒症”也趋于高发,所谓“路怒症”是指机动车驾驶人有攻击性的行为或愤怒情绪。受天气炎热高温影响,很多驾驶人一边被晒得晕头转向,一边还要集中注意力驾车,遇到突发情况便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二)疲劳驾驶 车辆在烈日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升高,打开车门热浪迎面扑来,坐进驾驶室就像在洗桑拿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驾驶员浑身乏力,感到疲劳,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中午开车,气温升高,心情急躁,驾驶人反应迟钝,在太阳折射的强光影响下很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容易成为“路怒症”的触发点之一。 (三)车辆故障 随着路面温度升高,路面会出现泛油、溶化现象,加大车辆行驶阻力。此时,如果驾驶员超速行驶,轮胎和路面的急剧摩擦,将会导致轮胎温度不断增高而引发爆胎事故。与此同时,由于超速行驶会增加驾驶人的心理压力,而且速度越高,心理负担越重,越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导致交通事故,成为“路怒症”的导火线。 (四)交通堵塞 车流量骤增,容易暴露出多数驾驶员驾驶技巧及心态的欠缺,发生拥堵后,很多驾驶员选择强行加塞、压实线变道、随意调头等,这种情况不仅不能缓解交通拥堵更会导致驾驶员情绪波动增大,从而引发“路怒症”。 二、如何预防“路怒症” (一)加强心理治疗 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 (二)提高行车素养 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发怒、暴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四)合理安排好出行时间 出行前提前制定行车路线,把路上的时间预留充足,自己心理上就能更从容一些,遇到堵车时就不会太着急。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牢记这5个方法,车主可应对滑坡泥石流险境: 一、出发前做好准备 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天尽量不要开车去山区里。如果要去,就需要实时了解天气预报,并关注沿线的整个道路安全情况,若有塌方、泥石流发生,则选择绕道或更改目的地。同时,可以在后备箱里准备一些必备的食品,饮用水,燃料,以备遇到断路或难以找到补给用品等情况。 二、停车也有讲究 最好不要在松散的土坡、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停车,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地方,我们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三、遇到险情赶紧改道 在山区行车遇暴雨时,车辆要尽量靠外侧行驶,避免山体滑坡砸伤车辆。如果路遇塌方或山体滑坡,车辆已经无法通行,那么请原路返回,或者考虑改走其他路线,同时,通过手机拨打“110”等电话报警。 四、被困在隧道内怎么办 还有一种情况是,车开到隧道内恰巧遇上山体滑坡,车辆被堵在隧道内。此时,车主应驶入就近的紧急停车带停放或者靠右安全停车,及时打开应急灯,避免后车追尾。隧道内一般每隔250米就会设置连接左右洞的通道,在特别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先试试通过另一个隧道撤离。 五、下车逃生往哪跑 如果在公路上驾车时遇到泥石流,车主需要第一时间弃车离开现场。应仔细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直至完全避开泥石流区域。泥石流的威力要大于洪水,其流动途中可摧毁沿途的一切障碍,也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
一、高速路切忌突然停车 高速路上切忌突然停车,因为高速公路上的车速度都非常快,如果前方突然停车,后方车辆避闪不及,极有可能发生追尾事故。如果碰到了必须要在高速路上停车的情况,一定要提前看后视镜里有没有别的车,特别是后方是否有大货车,如果有请一定要提前减速并打开双闪提醒后车注意,给后方车辆留下充足的距离和时间减速。 二、爆胎稳住心情不要慌 如果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爆胎,千万别慌,首先要双手握方向盘,且不要立刻全力刹车,然后开启双闪警示灯,注意观察后视镜周围车况,缓踩刹车安全停靠路边,树立三角警示牌,等待救援。 三、不要迷信是“好车”就超速开车 很多驾驶人觉得自己开的是好车,经常在高速上超速超车,但任何品牌或配置的车辆都有因为高速超速导致严重事故的案例。高速公路超速还会导致刹车距离增加,反应时间减小,从而引发追尾等严重的交通事故。 四、出行前或行驶中及时检查车况 出行之前一定要检查好车辆的各项零件、轮胎、灯光、油量、雨刮器等,特别是要长途高速行驶,一定要特别给车做好检查,尤其是轮胎,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在高速路行驶超过2个小时人需要休息,调整状态,车同样也需要调整状态,并且要检查车辆的主要部位(如轮胎、机油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下一段旅行的时候的行车安全。 五、注意高速路的警示标示 驾驶时你是否关注过高速公路路旁设计的警告标示?如“此处是事故多发路段,请减速慢行”,但很多人并不会注意,深圳交警提示广大驾驶人朋友看到这样的标识时,请一定要按提示驾驶,安全行驶。 六、尽量不要夜间行车 夜间的高速公路,除服务区、隧道外,几乎没有照明,通常是靠车前灯照明,虽然其他车辆的灯光也有照明作用,但驾驶人的视野变得非常窄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驾驶人判断失误,酿成事故。 七、正确使用灯光 正常行驶时,开启夜间灯、示宽灯。如果前方无车,则可适当开启远光灯,短暂观察一下前方较远处的路面及周边情况,而后迅速换为近光灯。 会车时,使用远光、近光相结合。如果前方有车或者对面有来车,千万要记得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超车时,应提前将远光变为近光,开启转向灯,让前车明白你的位置与意图。 如遇雾天,能见度小于200米时,需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能见度小于100米时,需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能见度小于50米时,需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车辆事故、故障、停车以及遇有其它紧急情况时,请及时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 八、不要长时间占用紧急行车带 应急车道是供执行应急抢险、事故救援、伤员救治等任务的特殊车辆使用,非紧急情况下,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特别是出现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救援车辆的绿色通道,也是生命通道。 这里深圳交警呼吁广大驾驶人朋友,即使遇到拥堵情况,也别长时间占用应急车道。 九、出现事故后,赶紧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为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所以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一定要撤到非机动车道等安全地带再协商解决;但发生交通事故后,撤离难以移动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灯,并在两边来车方向(高速公路150米外,非高速公路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十、前后排一定要记好安全带 车辆发生碰撞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安全带可以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并通过缓冲作用吸收大量动能,极大地减轻乘员的受伤害程度。安全气囊是对安全带的辅助,它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牵引缓冲,而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 十一、车内乘客不要影响驾驶员驾驶 在高速路开车时,驾驶员需要集中精神观察周围路况,因此打扰驾驶员会给行车安全增加隐患,因此车内乘客不要做出特别干扰驾驶员注意力的行为。特别提醒,如果长时间在无车的道路行车,车内成员还要时常和驾驶员说话,防止驾驶员精神疲劳。 十二、注意跟车距离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距离,车速在每小时100公里以下时,可适当缩短与同车道前车车距,但应保持50米以上距离。 高速上行驶的车辆尽量避免跟在大型货车后面,因为货车车身较高,容易遮挡视线,而且部分货车货物容易掉落,如果跟车太近,会来不及躲避,特别是对敞开式货车要更加注意保持车距,不要长时间跟车。
雨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天气,因为在雨中,司机视野清晰度下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接下来说说雨天安全行车你必须知道的七件事: 一、保持良好的视野 雨天开车上路除了谨慎驾驶以外,要及时打开雨刷器,合理使用灯光,空调除雾等功能。灯光不仅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示其它车辆自己的位置,雨天的能见度低,及时开启灯光会大幅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雨天不要开启远光灯,造成的反射反而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二、防止轮胎侧滑 雨天地面湿润,很容易发生轮胎侧滑,所以在拐弯的时候不能急刹车,最好直线减速,然后再进入弯道。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刹车,不要慌,要么扭动方向盘避让,要么直线刹车,切勿刹车的同时又避让,这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缓慢行驶 无论道路宽窄、路面状况好坏,雨中开车减速慢行,随时注意观察前后车辆与自己车的距离,提前做好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的心理准备。雨天的能见度低,视野差,车辆的刹车距离等应急性能也会有所减低,所有要提前减速,留足处理情况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安全。 四、减少雾气产生 行车的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温度下降,挡风玻璃的温度也随之下降,而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挡风玻璃就凝结成雾气,阻挡视线,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开启空调除雾。 五、学会雨天涉水技巧 在有积水的路上需要谨慎,一般是低速直线前进,不能随意停车。如果水位超过排气管,需要绕行。 六、注意跟车 尤其是大车不要跟的太近,一是会阻挡视线;二是大车能过去的积水小车未必能过去,况且大车容易溅起水浪,使小车受害。 七、注意观察行人 由于雨中的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等受到限制,有时还为了赶路横穿猛拐,往往在车辆临近时惊慌失措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情况时,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必要时可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切不可与行人和自行车抢行。
雨雾蒙蒙,开车上路时总为车内外玻璃上的雨雾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关于去除雨雾的几种方法: 一、车内前挡风玻璃表面起雾 前挡风玻璃温度比车内温度要低,使得车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前挡风玻璃上,影响了正常的行车视线。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去除这种“白茫茫的”雾气呢? 由于雾气是因为车内温度高于室外造成的,所以降低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除雾的效果了。对于手动空调的车型,可以选择前窗除雾模式,即将风速调到最大的同时打开A/C空调开关。这时中控面板上的出风口风量会减少,大部分风量都通过前挡风玻璃下部的出风口吹出。再将温度调至最低,不一会玻璃上的雾气就会消失啦。 二、车外前挡风玻璃表面起雾 车外前挡风玻璃起雾与车内玻璃起雾正好相反,是因为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导致水蒸气在车窗外凝结。通常在夏日里会听见有司机朋友问,为什么我的前挡玻璃会无缘无故起了一片雾呢? 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关闭前窗除雾功能,导致冷风一直对着玻璃吹,时间一长,玻璃温度变得比外界环境温度低了。这时,车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就会在其表面凝结。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无论自动或手动空调,只需要关闭前窗通风口就好。那关闭了前窗除雾功能后,依然出现前窗外表面起雾怎么办呢?这就说明你的车的空调风向调节风门有问题,不能准确控制风向,应该去维修店检查一番。 三、两侧车门玻璃内侧起雾 车内玻璃表面起雾的原理和前挡风玻璃起雾原理一样,都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产生小水珠。至于操作方式也是与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操作方法一样: 手动空调的朋友同样可以将风速调到最大,打开A/C空调开关,将温度调至最低,最后按下前窗除雾键,然后就静静地看着车门玻璃上的雾气散去就可以了。自动空调的只需将自动空调开关打开,将温度调至最低,按下前窗除雾键即可。 四、车外两侧车门玻璃起雾 这种情况,与上文前窗产生雾的原因一致。 通过使用汽车空调的制冷功能,降低车内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便可达到除雾的功效,合理使用空调系统,就能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因为玻璃起雾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雨天行车务必开启相应灯光,不仅是给自己照明,更重要的是要让别人看到你!雨天正确开灯模式: 一、小到中雨:近光灯。 二、大雨:近光+前雾灯。 三、暴雨:近光+前、后雾灯。
这两天突如其来的雨,是不是让很多的老司机猝不及防?下雨天不仅地面湿滑,车窗玻璃上到处都是雨水,后视镜也经常在雨天积留下小水珠,由于背风,很难滑走,这个时候总看不清后方的路面情况,感觉就像近视没戴眼镜开车一样。如果在高速上下暴雨,玻璃上形成的水膜折射,雨刮又不给力,说不定可怕的交通事故就在此刻来临。其实这些问题一招就可以搞定:用肥皂! 一、把玻璃擦干净,往上面均匀地涂上肥皂。实验证明,质地较软且稍微湿润的肥皂比较好用。 二、整个玻璃表面都均匀涂抹好肥皂后,就可以等待玻璃上的肥皂变干了。变干后的肥皂呈粉末状,更容易被拭擦掉。如使用毛巾清除肥皂,很容易残留细屑。所以建议车主们最好还是使用优质纸巾或者报纸清除干掉的肥皂。 三、清洁好玻璃后,玻璃上会残留少量肥皂,属正常现象。从车内看车外有些地方会稍显模糊,但并不影响整体视野。 肥皂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具有极性的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布于处理过的玻璃表面。因此处理过的玻璃上并不会形成水珠,雨水打到玻璃上马上就与肥皂发生反应,以水膜的形式附着在玻璃上,打在玻璃上的雨水越多形成的水膜就越大,玻璃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清晰度。肥皂能让雨滴在玻璃上形成水膜的化学原理: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二个部分。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COO-(亲水部位),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碳链(亲油部位)。 当然,不想这么麻烦的话,也可以使用专门的除雨剂,也是一招就搞定啦。 同时还有这些要注意: 一、确保雨刮发挥最佳状态 1、用眼睛看雨刮橡胶条上面是否出现了破损,生锈,变形,变色。 2、用耳朵听雨刮在刮拭时是否发出发出刺耳的声音。 3、如果雨刮刮过的范围内出现4条或以上的水痕,或者在刮过的范围内有一层仿佛薄雾罩着,如有就要去修理了。 二、尽量防止车窗玻璃起雾 1、可以使用除雾剂。 2、利用空调制冷除湿功能,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去除雾汽,如果湿气过大,利用空调效果不明显时,可稍微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的湿度。
在安全带实际使用过程中,总是松松的,有的时候卡壳拉不出来,这就涉及到安全带的养护问题。那么安全带该怎么保养? 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并自检一下安全带。我们现在用的是“三点式安全带”,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零件就是卷收器,它一旦出问题,安全带可能拽不出来、缩不回去。有些车主会发现爱车的安全带松松垮垮,这多半也是因为卷收器有问题。正常来说,它能拉4万次以上。按照每天开车上下班,我们一天系两次安全带,1年才拉不到1000次。因此,合格的安全带理论上可以使用10年以上。 安全带正常使用下的损耗,大家要随时留意,有2种情况,需要立即保养或更换。一是发生严重撞击事故后,发生汽车相撞事故,车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发生剧变,安全带需要承受极大的拉力,因此,遭遇事故后,即使安全带没有损坏,它的强度也会减弱很多,建议立即更换。二是安全带锁口有异物,安全带锁口也是爱出问题的零件。比如爱车用久了,经常会遇到安全带插进锁口很费力,或者想解开安全带,按好几次锁口上的按钮,都没有反应,要拽一下才能打开。这时候要看看是不是有异物进去,及时清理。 有些司机为了消除不系安全带引发的车内警报声,购买了安全带插扣,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为安全驾驶埋下隐患。总的来讲,安全带是很耐用的。如果车辆没有发生事故,几乎不会坏。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它,一旦出现安全带抽缩卡顿,或者卡扣位置总是插不进去等情况,就需要保养或者更换。
一、系安全带的正确步骤: (一)调整好坐姿 人与方向盘的距离以双手平伸后两手手腕正好放在方向盘上为宜;腿部呈约90度弯曲,这样如果紧急制动时,腿部更便于灵活反应。 (二)调整安全带 握住搭扣锁和锁舌,缓慢地拉出腰间安全带,保证肩部安全带从肩部划过、贴近颈部,并舒服且紧密地贴合身体。然后,将安全带卡扣插入扣锁中,直至听到咔哒声。 (三)安全带不要接触坚硬易碎的物品 比如,衣服里的眼镜、钢笔或钥匙等;也不要让安全带与锋利的刃器摩擦,以免损伤安全带。 二、孕妇系安全带的正确步骤: (一)腰带避开隆起部位,放在胯骨的最低位置,不能让腰带横切在隆起的肚子上。 (二)肩带也要避开隆起的肚子,从头侧部通过双乳之间到达侧腹部。同时,不能紧贴脖子,应置于肩胛骨的地方; (三)开车时要调节座椅位置,让孕肚和方向盘间有一定空隙,安全带始终贴在身上。 三、儿童系安全带的正确步骤: 安全带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儿童使用会有很大的空隙,可能无法固定,所以如果车上有儿童,一定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对安全带认识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车祸时系了安全带反被困 无论你是否系安全带,发生车祸时都有可能被困在车内。如果你系好了安全带,那么在撞车时保持清醒的机会要比不系安全带高得多,当然逃生的机会也更大。 误区二:车速慢行程短没必要系 当车辆以40km/h的速度行驶发生碰撞,身体前冲的力量就相当于从6层楼上扔下一袋100斤重的水泥块,在这种冲击力下,安全带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而且发生车祸同行驶距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无论距离长短,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车祸。 误区三:后排乘客不用系安全带 在接近50公里的时速下发生前方撞击,一个位于汽车后座的正常成人,向前抛射的力量可以高达3吨半。这时候,若没有后座安全带的固定,极可能造成后座乘客本人及其前方的前座乘客发生危险。
学会如何正确安全地过马路,是孩子们人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交通参与群体,由于年龄尚小,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薄弱,因此,您需要通过正确的示范和及时的帮助让他们掌握安全过马路这项技能。 一、找到安全区域过马路 过马路时,请务必从有斑马线的地方通过;在未设置斑马线的地方,您需要告诉孩子选择一个确保随时能观察到道路情况以及驾驶人能及时注意到行人的区域。 二、在路边停下来 在过马路之前请先停在路边,观察过往车辆的行驶情况;如果不得不在一辆停着的车旁过马路,您需要停在与车齐平的地方,确保该车不会马上开动,确认好前方车流行驶情况。 三、通过“看”和“听”来判断车辆行驶情况 过马路时,请告诉身边的孩子,先向左看、再向右看,然后再向左看,以确保没有车辆靠近的情况下安全过马路,并且学会通过观察和听车辆发动机的声音来判断车的行驶情况。 快速安全地过马路,在确认好两侧车辆的行驶情况足够安全时,快速通过,但提醒孩子请勿奔跑。
在行车中,转弯是一大考验车技的能力,其实什么都有技巧存在的,掌握一定技巧其实就是捷径。那么,下面这些转弯技巧您掌握了吗? 1、有陡坡的时候转弯怎么处理? (1)降档缓行:在快进入坡道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把车速降下来,档位也要换入低档。 (2)鸣笛:因为陡坡转弯多是山路,你很难看到对面是否有车驶来,所以拐弯前一定要长按喇叭,告诉对面司机有车经过,以免发生碰撞。 (3)一次到位:陡坡转弯最忌讳转到中途倒车再转,所以转弯时尽量一步到位,避免事故发生。 2、出入小区等地盲区转弯怎么处理? (1)慢行多观察:首先要提前降速并多观察周围情况,小区经常有老人散步,孩子玩耍,同时小区内的道路比较窄小,路边堆积着各种杂物,司机的驾驶视野会被局限,所以车主要尽量降速慢行,与杂物堆尽量保持距离,避免有流浪猫狗或孩子突然冒出。 (2)拐弯要提示:拐弯时车主要提前鸣笛以提醒居民注意,小区的开车准则,一慢二看三通过。 小区不仅汽车多,老人、孩子也多,所以车主在进出小区时一定要注意。 3、正常十字路口行车怎样处理? 在交叉路口左右转的时候,驾驶员一定要打转向灯。 (1)左转弯:左转的时候,除了要提前变道打转向灯,转弯等待的时候尽量靠近路中心行驶,方便后车通行。 (2)右转弯:右转的时候,除了要提前并线到外侧车道,还要打右转灯,提示路边行人。右转时车速要缓慢,同时要注意转向时内轮差的影响,避免剐蹭到行人。